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思路。农业现代化,政府有望加大扶持力度。

材料一:2011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表

农业科技贡献率(%)每万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发达国家中国发达国家
5370—801.740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2009年提高到48%;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比较优势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的基础,而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2)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增收的意义。(9分 )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的角色。(11分)

答案

(1)①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比过去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分)

②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太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不高。(2分)

(2)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3分)

②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分)

③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根本保证。(3分)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3分) 充分发挥财政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财政和金融对农业经费投入;(3分)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将农业科学技术传入千家万户;(3分)完善农村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2分)。

题目分析:(1)通过表格中“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每万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的对比,可发现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太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注”中的内容,可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不高。

(2)设问中“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已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根本保证。

(3)设问中“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已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并应明确是从政府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体现了政府应完善农村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体现了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比较优势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体现了政府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将农业科学技术传入千家万户。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的举措。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