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 明 )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中称“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史亦贪纵无忌。             

——《明朝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

(2)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宣德以来“贪污成了官场积习”的具体原因。

(4)你认为明朝中后期吏治腐败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

(1)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将贪官严惩示众。

(2)高度重视;惩治严厉;利用民众。

(3)原因:以奢相尚;监察失职。 

(4)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解答第(1)问时,要求从材料中提炼有关信息。解答第(2)问时,也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来。第(3)问比较容易,直接从材料中可找到答案。第(4)问,要明确吏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本身。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