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20多次提及“公平”,这表明党将以更大决心和努力,直面公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让百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就再分配如何实现公平提出政策建议。(14分)
材料二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燕尾服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等解决的课题。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6分)
(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2分)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1分)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1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2分)(若考生对曲线分段描述,结论正确,也应给分)
建议:要努力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问题。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题目分析:本题是折线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折线图一般表示趋势。第(|)问在提取材料一的信息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二要看清图例,三条曲线,每一条代表什么;三要看清这三条曲线各自有什么变化趋势加以对比。第二小问“再分配如何实现公平”提出政策建议。抓住“再分配”一词。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方法论原则。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
点评:解答材料式分析题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看清设问。设问中往往包含了答题的知识范围和方向“带着问题看材料”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设问是以材料为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