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某造船厂建设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工程,业主与某监理公司签订了委托监理合同,委托工作范围包括一期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和二期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的监理。总监理工程师在该项目上配备了设计阶段监理工程师10人,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22人,并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制订了监理规划。在某次监理工作例会上,总监理工程师强调了设计阶段监理工程师下周的工作重点是审查二期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要求重点审查工程量是否准确、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内容。子项目监理工程师小王在一期工程的施工监理中发现承包方未经申报,擅自将催化设备安装工程分包给某工程公司并进场施工,立即向承包方下达了停工指令,要求承包方上报分包单位资质材料。承包方随后送来了该分包单位资质证明,小王审查后向承包方签署了同意该分包单位分包的文件。小王还审核了承包方送来的催化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进度的保证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承包方抱怨说,由于业主供应的部分材料尚未到场,有些保证措施无法落实,会影响工程进度。小王说:“我负责给你们协调,我去施工现场巡视一下,就去找业主。”

根据监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指出小王的工作哪些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哪些不属于其应履行的职责。不属于小王履行的职责应属于谁履行?

答案

参考答案:

小王的职责:要求承包方上报分包单位资质材料;审查进度保证措施,提出改进建议;巡视现场。不属于小王的职责有:下达停工令;审查确认分包单位资质;协调业主与承包方关系。不属于小王的职责应由总监理工程师行使。

综合题

(30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0分)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4分)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8分)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 * * 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 * * 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一。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指出邓 * * 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 * * “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4分)

(4)上述材料对当今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