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下列叙述中,属于残疾二级预防的是()

A.残疾不能通过单纯的临床治疗而痊愈

B.脑血管意外之后,定时翻身以避免发生压疮

C.从青少年开始运动锻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D.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E.通过适应、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蝗虫为何总是集体行动?》

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只两只、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和庄稼、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植物不会造成太多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例如,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省多达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长达20公里,覆盖的土地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此外, 2004年西部非洲发生蝗灾,也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地仅控制蝗灾本身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

研究人员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除了啃光农作物,而且会啃光树皮草叶。

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造成深重灾难。 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 (Jerome Buhl)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以此为契机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的幼虫,即若虫的发育情况,以弄清它们集体行动的触机。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若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VD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蝗虫的若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若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这类似于蝗虫在野外的行动。而在野外是约每平方米有 50只虫子时它们才会一致行动。更为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在这种超级拥挤的情况下,蝗虫保持一心一意地向前的方向。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并有可能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虫造成的灾难。同时,这也说明在一个生物群体个体数量太多的情况下,个体成员一般别无选择,只有随大流,或集体无意识。

至此,研究人员只是稍稍弄清了当蝗虫的密度到达一定数量时就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到达一定数量时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按一般的解释,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遗传下去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自己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和有利于飞行,如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由于它既是食草,又是食肉动物,而且还可能吃同类,所以它们要向同一个方向行动以避免相互冲撞和厮杀。也就是说,作为一只蝗虫来说,如果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同一方向的统一行动。

当然,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限于蝗虫,很多动物如鱼、鸟乃至人类,都有类似的集体行动趋向。例如,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数量不多时,人们在大街上行走似乎很随意;但人数达到一定密度后,他们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队列,人们甚至会步调一致地行进。蝗虫的一致行动也类似于其他一些动物的一致行动,这就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例如,非洲草原上的斑冯、羚羊等集体大迁徙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不被食肉动物猎杀。

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所以,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蝗虫这样的集体行为类似其他一些动物的一致行动,这样做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

B.在自然界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减少蝗虫危害的条件是等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来喷洒杀虫剂。

C.蝗虫在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的时候,无论在室内还是野外,它们都会一致行动,而当每平方米的若虫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

D.本文条理清晰,先介绍蝗虫统一行动的现象,说明其危害性,接着说研究人员对蝗虫统一行动的研究,最后指出怎样以最小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小题2:第2自然段“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长达20公里,覆盖的土地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一句中,“甚至”和“有些”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章来看,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的机制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西方的“商业革命”却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