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到清政府垮台前的最后十年,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出现重大变化,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宣告解体,以大陆法系为主的西方法律原则和立法体例开始移植中国,并与中国的某些传统相结合,使中国大法律制度逐步纳入世界近代法制框架之中。

——《中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大量翻译西方法律书籍,并以其为蓝本修定律例。同时还邀请德国和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

——高一《历史》(上)

(1)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晚清政府为什么聘请“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2分)

(3)中华法系解体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清朝灭亡后,中国在制定大法律制度时汲取了什么思想?(1分)实践的结果如何?(1分)

答案

(1)“以礼入法,礼刑结合”;(1分)西汉时期儒家学术成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1分)

(2)两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相似,都深受儒家文明影响;(1分)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为中国树立了榜样;日本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利于维护天皇体制,成为晚清政府效法的榜样。(任一1分)

(3)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1分)西方法律思想也随之传入中国,传统的中华法系逐渐解体。(1分)

(4)三权分立的思想;(1分)未能使中国走上宪政道路。(1分)

(1)中华法系的特点主要是在封建时代逐渐形成的,要结合封建时代历史的特点来分析。

(2)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国情相似,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却是惨败,一部分人积极主张借鉴日本的经验来实现自己的发展。

(3)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华法系逐渐解体。

(4)革命党人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而失败。

多项选择题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