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7.8 %
表 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元)
年份 | 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净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工资性收入 | 家庭经营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
2008 | 11299 | 1454 | 387 | 3928 | 1854 | 4302 | 148 | 397 |
2009 | 12382 | 1529 | 432 | 4515 | 2061 | 4404 | 167 | 483 |
2010 | 13708 | 1714 | 520 | 5092 | 2431 | 4937 | 202 | 549 |
2011 | 15412 | 2210 | 649 | 5709 | 2963 | 5940 | 229 | 701 |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表1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财政、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1)上图反映了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总体放缓,2012年的增速与2011年相比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分)上表反映了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多样化;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其主体收入,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收入是其主体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4分)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加大“三农”投资力度,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分)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地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分)③合理的分配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财政收入增速适当放缓,有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提高,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3分)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在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能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可以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3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为话题进行设题你考查,具体材料的形式呈现上采用了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1)考生在回答第一问时,首先要明确图表题的解读步骤。首先要读表头,明确主旨。本题图1反应的是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的情况,表一反映的是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其次2011年相比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根据表1可知从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多样化、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其主体收入,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收入是其主体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
(2)考生在回答第二问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可以运用的知识是财政的知识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说明的问题时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关于财政的知识,财政本身就体现的是一种分配关系。考生可以从财政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首先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通过加大对民生的投资,缩小差距、促进公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加大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可以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协调持续发要读内容,根据图1可知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总体放缓,2012年的增速与展;同时也可以从财政收入要采用合理的分配政策,既有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上升;最后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重点在与公平对于效率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