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5分)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2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1分)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2分)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1分)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4分)

答案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

(2)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或者,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分)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4)民主,科学.

题目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他亲眼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认为“预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严复翻译《天演论》这是课文的基础知识,他在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3)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他们利用民报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4)根据课文的基本内容可知,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点评:本题图文结合,直观反应了近代人仁志士为实现强国之路,不断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从学习理论到付出行动,中国人民追求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

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