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 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 割香港岛。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  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 * * 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 * * 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 分)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1 分) 材料一签订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

(4)根据材料四问答,毛 * * 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1 分)

(5)对于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的不同结果,你有何感悟(1分)

答案

(1)虎门销烟;南京;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学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 * 。

(5)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 * * 党才能救中国;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题目分析:(1)禁烟是指19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英国被迫江宁议和,即签订《南京条约》,江宁是今天的南京;《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这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清政府称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根据“毛 * * 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即先农村,后城市。这就是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 * ”的道路。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点评: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过救民道路,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所进行的探索都失败了。这说明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 * * 党才能救中国,才能使中 * * 走向伟大复兴。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