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 * * 《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丰功伟绩”?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型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李鸿章(1分);汉阳铁厂或湖北织布局(1分);张謇(1分);实业救国(1分)。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建立中华民国)(任答两点即可)(2分)。
(3)轮船或火车(1分);剪发辫或改称谓(1分);商务印书馆(1分)。
(4)走近代化道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材料一是两个图片,图片一是轮船招商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李鸿章创办的,他创办的其它民用企业有汉阳铁厂或湖北织布局,图片二是大生纱厂,根据所学知识,这是民族实业家张謇创立的,他提出的口号是实业救国。
(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交通工具有轮船和火车,社会风尚的革新有剪发辫,改称谓,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4)综合四个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掌握背景,内容,意义影响和对它们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