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礼仪制度的发展历程是历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编钟以其宏大的音量和特有的音色交织成肃穆庄丽的音响,编钟是西周高级礼乐仪式中使用的乐器。西周时,礼乐制度还能正常地维持,在高级礼仪活动中,器乐演奏要按严格的礼乐制度来进行。其中所谓的“金奏”,是编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单用鼓。

材料二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孔子听说后,便愤然指责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材料三 按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汉唐高级官员谒见皇帝时赐坐,宋代只能站着,明清必须跪下,清朝所跪时间最长,以至大臣都备特别的护膝。

材料四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宣布“废止跪拜”,改行鞠躬礼。

材料五  2008年初,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拜季羡林为师,行跪拜礼;同年,笑星赵本山在“本山影视基地”举行收徒仪式,徒弟们挨个跪拜、敬茶……这引起是否是封建残余的争议。跪,还是不跪,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礼乐制度的特点?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鲁国季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趋势?材料四体现了《临时约法》中的什么原则?(4分)

(4)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五现象的看法。(2分)

答案

(1)特点:礼乐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作用:维护宗法制(或分封制)。(4分)

(2)春秋时期,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1分)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或周天子的地位衰落)。(2分)

(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原则:平等。(4分)

(4)无论看法如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春秋战国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4)问,要客观全面。言之有理即可。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