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中国、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化是指________向城市集聚和________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英国城市化起步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该国出现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现象,其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我国城市化进程,在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的特点是________。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 农村

(2)起步早 水平高

(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城市化最早的国家 逆城市化 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城市化速度较慢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快发展

本题考查城市化。

(1)考查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故由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征:起步早,发展水平高。

(3)城市化的发展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可以从英国经济发展早来分析。目前人口与城市化相反的流动现象为逆城市化,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较高,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二是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4)我国的城市化特征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50—7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故城市化速度缓慢,而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加快发展,故城市化加快发展。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 14分)

文章为思想而写

梁衡

①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叙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 * * ”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最高指示办,报上文章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    )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    )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 )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③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的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小题1:请找出文章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2分)

答:     

小题2:结合上下文,第2段画线句子中的“种籽”指 ___________________,“枝干花叶”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参照第2段开头有关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文中方格内应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            和           。(3分)

小题4:请写出第3段画线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2分)

小题5: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第2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选文采用立论方式,强调了所有人写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阳楼记》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D.选文论证极有分寸,结尾一段点明为文意图。小题6:阅读选文后,结合你的写作实际,简要谈谈你悟到了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