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这一趋势,却使中国政治有后不如前之感。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所以明末的黄梨洲要慨然说:“有治人,无治法。”这因一向制度太繁密,故使他太不看重法,太看重人,而要提出此主张。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事实准确,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事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事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题目分析:第一层:提炼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偏重“法治”,忽视“人治”;第二种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法治束缚了人才的发展。(2分)

第二层:亮明自己的观点。(1分)

第三层:围绕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展开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多角度。(建议:古今中外法论证)(8分)

第四层:总结升华。(1分)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多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