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面对全球变暖  普通人的“节能帐”该怎么算

①近两年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②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量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令地球温度“节节上升”。

③科学家们预言,气温不断升高将在未来20年至90年间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被洪水“逐出”家园,出现疾病流行、食物和饮用水缺乏等严重问题。

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计划于4月初发布的有关全球变暖的报告草案说,如果在几十年中,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停留在一定水平,那么多数坏的影响都能避免。

⑤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微加以注意,算上一笔“节能账”,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⑥比如,可以选择把空调室外机装在阴凉处或配以遮阳棚,运转效率就可以提升10%;冬天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摄氏度,夏天调高2摄氏度,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或者把家中的单层窗户换成双层从长远来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冬天时双层窗户能避免家中一半的热量散失出去。

⑦家中使用的白炽灯泡别小看,也会浪费不少能源。有调查显示,全世界有20%的电力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力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

⑧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

⑨购买节能电器,同时尽量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多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而不要只用遥控器一关了事。因为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耗费40%的电量。

⑩喜欢驾车出行的朋友只要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也可以节约不少能源。例如,缩减开车次数,或是给轮胎打足气,别让发动机转速过高(即尽可能提前一刻换挡变速),及时清理车中杂物减轻车子载重等小措施,从而减少油耗。

其实,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账”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比如重复使用购物袋,多选择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等。全球变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个人的小行动也能改变世界的大气候。

小题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文章第⑥~⑩段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3:文章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小题4:据专家预测,当地球气温升高4℃时,北冰洋所有的冰盖消失,海平面随之上升12米……结合本文有关内容,发挥想象,谈谈人类那时将会面临哪些灾难。(3分)

答:                                                                  

小题5:作者认为,“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帐’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请联系日常生活,列举出2种文中没有提到的节能小点子。(2分)

答:①                                                                              

                                                                        

答案

小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 评分标准:只要扣住“人类活动”即可。

小题2:为了说明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算上一笔“节能帐”,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评分标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3:不能去掉。因为“大部分”表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4:只要扣住第③段相关内容,想象合理即可,3分。

小题5:示例: ①随手关灯;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尽量少用空调等。 

评分标准:只要是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方法措施即可。写出一个1分。

小题1:题目分析:审题后确定范围,即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有明显的标志性语句,即“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提取出答案来了。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答案范围,在找答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中的标志性语句。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首选原文语句,不能照抄的可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完成答案。

小题2:题目分析:“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表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实际是问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审清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这几段内容,做出切题的答案,即:为了说明这几段前面的语句“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算上一笔“节能帐”,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题目分析:此词出自“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理解词意时,要把原文语句与去掉这个词语之后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表达作用就显现了。即:“大部分”表明不是全部,去掉则与实际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回答时一般分三步:先回答不能去掉,接着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最后说去掉变成什么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所以不能去掉。

小题4:题目分析:“结合本文有关内容,发挥想象,谈谈人类那时将会面临哪些灾难。”是审题的要点,“有关内容”即“气温不断升高将带来的灾难”,我们可以找到文中的“科学家们预言,……成千上万的人被洪水“逐出”家园,出现疾病流行、食物和饮用水缺乏等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想像:洪水袭来,生活用品随水冲走,物资短缺;疫情严重;洪水越涨越高,淹没了我们周围的所有村庄……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万不可因轻易放弃而造成无谓的失分。

小题5:题目分析:“列举出2种文中没有提到的节能小点子”是审题的要点,所以“文中”提到的就不要再写了,写了也不会得分。我们平时这一类的内容提及得较多,方法主要是两类,一是节能,二是减排。因此,“2种”应是不难写出来的。如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空调等;少开车;少到健身房跑步机上运动,改成到户外跑步;少用洗衣机,改为手洗等。

点评:对于全世界关注的一些热门的话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积累一些相关知识,并做到多思考,多与同学们交流,这样考试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茶 意 即 禅 意

饮茶成为风尚最初始于唐代的寺院。那时佛教盛行,寺院专设有茶堂,是众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饮茶品茗的地方。法堂西北角设有“茶鼓”,以敲击召集众僧饮茶。僧人每日都要坐禅,坐至焚完一炷香就要饮茶。另设有“茶头”,专门烧水煮茶,献茶待客。这大概就是最早的较大规模的集体饮茶形式。

寺院中以茶供养三宝(佛、法、僧),招待香客,逐渐形成了严格的茗饮礼仪和固定的茗饮程式。平素住持请全寺上下僧众吃茶,称作“普茶”;在一年一度的“大请职”期间,新的执事僧确定之后,住持要设茶会。茶在禅门中由最初提神醒脑的药用功能而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又进而成为修行持戒、体悟佛理的媒介。茶与禅日益相融,最终凝铸成了流传千古、泽被中外的“茶禅一味”的禅林法语。“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达到了相通。

寺院僧的饮茶习俗对民间饮茶产生了重大影响。。至盛唐,“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文人间时兴茶会、茶诗,这影响到上层统治者,慢慢出现了官办的大型茶宴。饮茶遂成风俗,促成了我国最早的茶肆的产生。《封氏闻见记》中有明确的关于茶肆的记载:“开元中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些店铺已有一定规模,但尚未有茶馆之名。

  饮茶之风触及各色人等,加之茶叶产量巨大,贸易频繁,朝廷看到茶已与盐、铁一样,成为百姓生活不可缺少之物,有巨利可图,就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向全国产茶之地征收茶税。贡茶政策亦是皇家搜刮民脂民膏的重要手段,茶农需将清明前采摘制作的品质最好的茶贡于皇室。至晚唐,开始在宫廷兴办清明茶宴。皇帝在收到贡茶后,先行祭祖,后赐给近臣宠侍,并摆“清明宴”以飨群臣。

  文人雅士喜好品茶鉴水,精研茶艺,这些都对茶馆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与禅门有密切联系的陆羽(约公元733-804年)是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自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收养,擅于烹茶,其《茶经》是我国古代的“茶叶百科全书”,言简意赅地论述了饮茶的叶、水、器、境,提高了饮茶的精神境界。

           (摘自《文史博览》2006、2  作者 连振娟)

小题1:从原文看,对“茶意即禅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茶与禅在“悟”这一点上达到了相通。

B.茶成为修行持戒、体悟佛理的媒介。

C.茶与禅日益相融,最终凝铸成了流传千古、泽被中外的“茶禅一味”的禅林法语。

D.茶在禅门中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对茶馆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的一项是

A.唐代寺院专设茶堂的饮茶习俗。

B.盛唐文人间时兴的茶会、茶诗。

C.官办的大型茶宴的出现。

D.陆羽的“茶叶百科全书”《茶经》的产生。小题3:结合全文,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堂是最早的较大规模的集体饮茶形式。

B.开元中城市里开的煎茶卖茶的店铺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茶馆,只是尚未有茶馆之名。

C.贡茶政策是皇家搜刮民脂民膏的最重要手段。

D.只有文人雅士们的喜好品茶鉴水和精研茶艺,才对茶馆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