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无锡腾飞的强力引擎
① 地铁1号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无锡市轨道办有关人士3月31日确认,年初上马的2号线22个站点目前均已开工,两条地铁线46座车站同时展开建设的宏大场景开始上演。在已经不太遥远的大后年,无锡市民将收获1、2号线相继竣工通车的喜悦和便利。
②“十二五”期间,无锡步入地铁时代。地铁1号线连起了太湖新城和惠山新城,2号线串起了蠡湖新城和锡东新城,明年有望开工的3号线连接惠山城铁站和无锡机场,后年计划启动的4号线则将3条地铁线串成一个网络,更利于发挥地铁运行功能。其中,3号线将在无锡机场站完成与苏州地铁3号线的对接。地铁延伸之处,城市空间大大拓展,城乡一体化水平也将跃上一个新的层级。
③ 因为地铁的出现,城市腾飞装上了强力引擎。一条条地铁线在缩短区域时空距离、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迅速集聚了产业、人才等一系列要素。市轨道办的规划图上,围绕地铁车站建设,一个个城市综合体不久后将次第亮相。如在1号线南端的雪浪站,一个城市综合体即将破土动工,这个集商业、酒店、办公、住宅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将形成与地铁、公交、社会车辆换乘的无缝对接,掀起雪浪地区城市现代化的新浪潮。
小题1:从第②段划线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作用(2分)
小题2:第③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1:“有望”(1分),“有望”指有希望,表推测,估计。(0.5分)说明3号线不一定在明年开工,如果去掉就表示明年一定开工。(0.5分)
小题2: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地铁比作无锡城市腾飞的强力引擎,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地铁对无锡发展的推动作用(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选择“限定”“修饰”性的词语,如本中的“有望”。这类语有个特点,删去句子是通顺的,但意思不同,就是要分析此类词不能删去的原因,即表达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指定某一句,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所谓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就是指其语言的表达(修饰、限定)严格按照实情,真实的,不虚夸,不存在的,不虚构,明确的,不含糊。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说明对象客观上就是不明确的,那么说明时作不明确的表述,也是符合说明文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要求的,符合客观的真实,就是准确,准确不一定是精确。
小题2:
题目分析:把“城市”比作一台机器,把地铁比作机器的“引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的说明方法一目了然。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是很多的,学习要注意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注意区别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比如,在说明文中常有“比方说”一词,不是“打比方”,而是举例,还有注意使用术语,比如,在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就是“比喻”,要说“打比方”,而不能说“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