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C、D、E反映的是            过程。

(2)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                  

(3)图中E→F反映了                  现象,其原因是                                    

(4)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它的城市化开始时间         ,处于城市化发展的                  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                  

答案

(1)城市化  

(2)a

(3)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4)a 早 后期 慢

本题考查城市化。

(1)图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表现。图示后期城市化水平很高,且呈现逆城市化现象。右图中利用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快;部分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判断为a曲线;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慢,故判读为b曲线。

(3)E→F是城市化发展到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市中心地价较高,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优美;且乡村、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故出现了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的迁移,即逆城市化现象。

(4)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快;部分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判断为a曲线;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土地与庄稼的联想

阿来

       ①在离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化作一道道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②我在车窗上哈气,用手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③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④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和道路。

       ⑤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⑥车窗模糊了,我在心里继续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汉字。

       ⑦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⑧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古老中国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花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雌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农家的仓房。

       ⑨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重视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炉火。

       ⑩我曾经由一个翻译陪同穿越美国宽广的农耕地带,为的就是看一看那里的农村。从华盛顿特区南下弗吉尼亚,常常看见骑着高头大马的乡下人伫立在高速公路的护坡顶端。浩荡急促的车流在他们的视线里奔忙,他们不会急于去城里找一份最低贱的工作,因为他们身后自己的领地是那么深广:森林,牧场,麦田……相互间隔,交相辉映。也许他们会想,这些人匆匆忙忙是要奔向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他们的安闲是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东西的那种自信的安闲。就在不远处,某一座小山丘前是他们独立的高大房子,旁边是马厩与谷仓。在中部密西西比河两岸,那些农场一半的土地在生长小麦与大豆,一半在休息,到长满青草的时候,拖拉机开来翻耕,把这些青草埋入地下,变成有机肥,让这片土地保持长久的活力。

       从那里,我获得了反观中国乡村的一个视点。

       离开淮阳前,我又去龙湖边漫步。氤氲的水汽,生机勃勃的水生植物,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因为这宽广的土地,因为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人民日报》2 008年10月2 0日,原文有删改)

1.读完本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对“土地与庄稼的联想”要阐发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①段,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第⑨段中引用利奥波德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中的“最宝贵的东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观全文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启示。

     材料一:胡 * * * * 在“八国会议”上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政策。中国用世界百分之九左右的耕地解决了世界百分之二才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材料二:温 * * * * 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种植面积。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