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06杭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材料一 1978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2003年下降为34.5%,达到25年来的最低点。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却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低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9∶1,逐步扩大到目前的3.2倍;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2005年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答案

(1)材料一说明,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材料二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差别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受以上因素影响,我国目前消费率下降,储蓄率提高。

(2)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积累基金多了,消费基金就少。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使之保持协调发展。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起着重要作用。扩大内需,就要发展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