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10分)

“神七”技术设计揭秘

①在神舟飞船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神舟七号”根据航天员开展太空行走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设计上进行了多项改动,各种试验达80多项。

②飞船轨道舱具备气闸舱的功能。“神舟七号”飞船长9.19米,总重近8吨,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与以往不同的是,“神五”和“神六”的轨道舱仅作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舱,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进行。按照计、划,“神七”飞行时,航天员将从这个舱进入太空。因此,它增加了作为气闸舱的功能。“神舟七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潘腾解释说,其原理类似于潜水艇的闸门装置,通过泄压和复压过程实现空间环境和飞船栽人环境的过渡。

③泄复压设备组件安装在轨道舱前端,由5支高压气瓶和管路、阀门等组成。泄压不能过快,必须循序渐进,与此同时航天员也有一个吸氧排氮的过程。航天员在穿航天服时吸纯氧,用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置换血液里的氮,这样再减压就安全了。与出舱过程相反,航天员从太空回到飞船内,则需要经历一个“复压”步骤——将舱内的气压从“零”恢复到一个大气压状态。“神七”飞天前,在地面做了将近百项试验,保障气闸舱性能状态比较稳定,从而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出舱任务。

④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轨道舱的装潢上颇下工夫。每个航天员的坐椅都是量体特制,舱内色彩搭配柔和,让航天员有“家”的感觉。

⑤飞船有效栽荷增加。“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说,从“神五”搭载一位航天员,到“神六”两名航天员,再到“神七”满载三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数增多,还意味着飞船提供的各项有效载荷的相应增加。比如携带更多的食品、水等消耗品,提高供气、供氧的流量,等等。

⑥更重要的是,围绕出舱活动,飞船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元器件,包括泄复压设备、两套舱外航天服、数据话音传输设备以及其他舱载设备等。

⑦为了避免生活物品及大量仪器过多占用航天员活动空间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设计,科学布置轨道舱的格局,将必要的设备尽量集中摆放,或装载在类似货架的格框上,提高空间使用率,将航天员活动空间保持在7立方米以上。

⑧飞船首次安装中继卫星终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与前两次载人飞行相比,飞船推进舱外部多了一个银色的小装置,这就是中继卫星的终端天线。据“神舟七号”飞船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介绍,我国于今年4月成功发射了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这颗卫星已在“神舟七号”飞行中首次应用。

小题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小题2:与“神五”“神六”相比,“神七”在设计上进行了哪些改动?(4分)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小题4:第③段中,“大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神七”在设计上进行了多项改动。逻辑顺序。( (2分)

小题2:①飞船轨道舱具备气闸舱的功能:②在轨道舱的装潢上,让航天员有“家”的感觉;③飞船有效载荷增加;④飞船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元器件;⑤提高了轨道舱的空间使用率;⑥飞船首次安装中继卫星终端。(4分)(概括出四点任意即可)

小题3:作比较  说明“神七”提供的各项有效载荷有所增加。 (2分)

小题4:不能。“大概”表示不确定,说明航天员在穿航天服时吸纯氧,用来置换血液里的氮的时间或不足半小时或超过半小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小题1:

题目分析:抓住标题说明对象,再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介绍科学道理的说明文大多用逻辑顺序。

小题2:

题目分析:抓住每一段开头的中心语概括即可。

小题3:

题目分析:“神五”“神六”“神七”乘载人员不同,是作比较说明,说明的作用摘引本句即可。

小题4:

题目分析: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来分析,要说明该词的限制作用,使用评价语“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单项选择题
论述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教育、

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

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材料一中政府行为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7分)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

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资源环境

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使得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变化工作的形势非常严峻,,

中 * * 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

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

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六项原则。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国将继续把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经济社

会切实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的唯物论依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