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N市不断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该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通过各种渠道承包农户土地,开展集中连片生产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收益权利。据统计,该市襄州区1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有70户,流转到专业生产大户手中的土地面积达3.5万亩。种粮大户李某承包土地面积5000多亩,年产粮食3000吨,多次被授予“种粮大户”的称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 12分)
材料二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落实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究中,对江西甲乙两县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资料摘要: 甲县某村和乙县某村的问卷调查情况
问 题 | 选 项 | 甲县某村比率(%) | 乙县某村比率(%) |
你在村委会选举中 的态度 | A.选群众公认的当家人 | 44.3 | 100 |
B.选与自己关系好的人 | 22.3 | 0 | |
C.不参与,选谁无所谓 | 33.4 | 0 | |
村里重大事项的决定 | A.村委会讨论决定 | 32.3 | 0 |
B.村委会说了算 | 43.2 | 0 | |
C.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 24.5 | 100 | |
对村党支部和党员的满意程度 | A.党的先进性教育之前 | 66.9 | —— |
B.党的先进性教育之后 | 97.6 | —— | |
C.没注意观察 | 2.4 | —— |
材料三 安徽省和县大学生村官吴超创新养羊模式,向当地农民传授养羊科学技术,打造“和县山羊”的金字招牌,让村民共享养殖发展的甜头。李克强 * * 在北京接见了大学生村官吴超,在与吴超谈到中国改革时强调,农村改革也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当改革打响攻坚战,注定充满荆棘。但改革是为了人民,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我们深信,对于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对那些真正的改革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简述改革注定充满荆棘的原因。(6分)
38(1)答案: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
②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有序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
④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每点3分,共12分)
(2)答案、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②有利于提高村委会的工作效率,保障村民合法权益。③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每点2分,共6分)
建议:①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②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拓宽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模范带头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答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改革的措施与政策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改革必定触动既有利益,触动利益的改革注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每点2分,共6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回答。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表现,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注意回答本题有两问,一是回答民主管理的意义。二是对反映的问题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民主管理是发展基层民主的表现,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第二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中的问题。材料中的问题主要是村民的政治素养不好,参与意识不强。所以要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拓宽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模范带头作用。
(3)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改革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改革注定充满荆棘,旨在考查发展的道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所以改革注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