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让教育面临着公共信任危机。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等方面。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近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4分)
(2)为防止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公民可以发挥哪些监督形式的作用?(4分)
(3)某市教育主管部门计划举行一次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请你设计听证会的参加对象,并保证听证会能够反映不同方面的声音。(4分)
(1)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1分)②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1分)③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1分)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分)
(2)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提出意见、批评、建议。(1分)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1分)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1分)④参加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1分)
(3)①教育局的工作人员。(1分)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1分)③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家长。(1分)④学校校长或代表。(1分)(若能答出物价局的工作人员及新闻媒体的代表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