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 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3分)
(2) 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会产生不良影响,其表现在:(4分)
对生物 ;对气温 ;对降水 ;
对地下水 。
(3)图24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2分)
(4)与F城相比,E城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分)
(10分)
(1)(3分)城市规模扩大(1分);城市人口增加(1分)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1分);
(2)(4分)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气温: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1分) 降水:烟尘排放多,城市多雨雾天气(1分) 地下水: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1分);
(3)(2分)② 人口数量下降;
(4)(1分)公路。
题目分析:
第(1)题,通过图中信息可知,从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是城市人口增长导致的结果。
第(3)题,从图甲可看出G城属于特大城市,从1950年到2000年规模并没有扩大,由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等问题出现,人口到后期有所减少。
第(2)题,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本题考查的是不利影响。主要对生物、气温、降水和地下水四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第(4)题,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城市发展出现差异。如图中E城由于公路运输的发展推动了其城市化的进程。
点评:本题以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其主要特点,并结合两城市人口变化折线图考查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分析2000年和1950年相比该地区城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并联系教材中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