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5分)

答案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2)①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分)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4分)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2分)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3分)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2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近代欧洲印刷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从材料“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评述题目,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次要主要分析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最后要做总结性的说明。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