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最先在                             (国家)出现,人们称为

                 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2)近20年中,上述五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国。(填字母)

(3)②国可能是(   )

A、美国        B、埃塞俄比亚       C、英国        D、韩国

(4)①国与③④⑤三国相比城市水平较低,说明(   )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三国少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三国落后        D、①国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

(5)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6)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    英国      ,  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            

    步完善,交通便捷                    (3分)

(2)  ②   

(3)   D   

(4)   C   

(5)  经济    

(6)   B   

题目分析:(1)材料一“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反映了逆城市化现象,世界的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都最早从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乡村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分析。(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故直接比较五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即可判断。(3)②国的人均GDP较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故判断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故韩国较为符合。(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市化发展是主要动力,①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故反映①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第二三产业还较为落后,C项正确。(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6)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卫星城是缓解中心城市环境环境的有效措施,故②③图示比较适宜。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基本概况,并能掌握两类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基本差异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注意借鉴课本的基础知识回答。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