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0年6月5日召开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副部长高世楫认为,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然伴随巨大的人口跨区流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没见过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据此回答题。

小题1: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B.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繁荣城市第三产业

D.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小题2: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A.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B.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C.只允许进入小城市,不准进入大城市

D.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题目分析:

小题1: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增强社会活力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小题2: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问答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地方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乡村公路网发展异常迅速。 某地方政府准备修建一地区乡村公路网,其宏观目标定位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项目目标层次包括下列因素: (1) 改善农副产品运输条件,沟通与外界的联系渠道; (2) 推动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 上级政府财政拨款5000万元,以工代赈投入300万元; (4) 完善该地区乡村公路网的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 (5) 预计用工5万人/月,历时3年; (6) 建成四级公路240km,各类桥涵50座; (7) 由省公路设计院勘察设计,县公路局负责建设管理; (8) 由乡村政府负责征地和拆迁安置; (9) 建立乡村管理机构; (10) 乡村全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以上。根据上述分析,为编制本项目的逻辑框架矩阵表,负责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咨询工程师依次确定了项目的直接目标、产出成果和宏观目标的可验证指标,并确定了各项投入活动的预算成本和验证指标及方法。 为了体现民主决策,当地政府要求采用参与式方法,征求有关社会成员对公路建设规划方案的意见。组织者对参与人员提出如下要求: (1) 要求参与者有在县城或镇工作的经历,其思维模式较之其他乡村居民更为先进; (2) 要求参与者以普通话作为交流语言,以便提高沟通效率; (3) 要求参与者是男性公民,更敢于表达不同意见; (4) 参与者要具有较高学历,以便发表专业见解; (5) 尽可能针对关键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不要面面俱到。 [问题] 1.列出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分析中的层次,并将上述(1)~(10)项因素分别列入相应的层次。 2.为了编制一份完整的逻辑框架表,除上述咨询工程师已做的工作外,还需完成哪些工作步骤 3.在参与式评价中,组织者对参与人员提出的要求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