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0分)读1982年和2012年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城市初期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和30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5分)

(2)说出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

(3)从该城市钢铁厂和化工厂中任选一处,从环境因素考虑,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分析原因。(3分)

答案

(10分)

(1) 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2分)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3分)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减少城区环境污染(2分)

(3)钢铁厂:布局合理(1分) 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2分)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1分) 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城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2分)

题目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位置上地处平原,临近河流,因此该城初期形成时得益于该地平坦的地形及充足的水源。对比“1982年和2012年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第(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国道原来过市区,会导致交通拥堵及城区大气污染加剧和噪声污染。改道后的国道,缓解了城区的交通拥堵;减少了城区的环境污染。

第(3) 题,对比图中城市钢铁厂和化工厂,可知:钢铁厂布局合理,原因是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城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从图中找差异,从图中寻答案。另外本题也考察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判断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