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不是山区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

A.崩塌

B.滑坡

C.沙尘暴

D.泥石流

答案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选 择

邹德学

  姥爷那年十六岁。

  十六岁的姥爷性情随和,还没啥自己的主见,在家都听爹娘的,出门全听兄长的,一直被人视为听话的好孩子,人们有啥事总乐意叫上他。

  那年过年前,三十多里外的刘庄搭台唱大戏,村里好些年轻人都赶去看热闹,姥爷也随人去了。回来时,姥爷跟四个人说说笑笑地一起走。谁知走着走着,天就变脸了,先是刮起呜呜的北风,卷得尘土细沙飞扬,落叶碎草漫天,人都没法睁眼。紧接着,云就像从天边赶来的羊群,从挤挤拥拥到一下铺开,眼看着就到了头顶,铺满整个天,并且越积越厚,越压越低,接着就散散落落地下起了雪,越下越大,越下越密。

  二柱哆嗦着一声喊:“雪怕是要下疯了,咱不能再走大道,太远,抄近道吧!”大伙一声应,想也没想,就抱着脑袋窜上了山间小路。

  山里的雪似乎小点,可谷里的风却特别厉害,劈头打脸地吹,一阵紧似一阵,鬼哭狼嚎般响,刮得人都跌跌冲冲站不稳脚。五个人没走多久就抗不住了。“不能再走了,快找个地方避避!”二柱大模大样地喊。五个人中他年龄最大,力气也最大,他早把自个当成了这伙兄弟中说一不二的领头人。“前面沟边有个山洞,我领你们去。”风里,三牛缩着脖子闷闷地应了一声,大伙就跟着他往前拱。

  山洞寻到了,很小,五个人进去都快挤满了。洞里没风没雪,也不太冷,更让人惊喜的是,不知什么人在里面落了一捆树枝。二柱点上火,就别提有多暖和多舒坦了。外面的风刮得更紧,大团大团的雪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直直往下掉,小道一下就被掩住了,看不清了。“二柱哥,咱还是趁早走吧。不能歇,歇了怕就走不出去了。”一向不大爱说话的丫头站在洞口,看着满天风雪突然说。丫头当然是个小子,他爹怕不好养,给他取了这么个贱名。丫头凡事爱琢磨,认准理就闷头做。二柱一向看不起丫头,嫌他没爷们气,这回见丫头跟他唱反调,顿时很不高兴,马上拉下脸来:“你要怕死,你就自个走吧。”“二柱哥,天真的很怪,雪只怕越下越大……”丫头结结巴巴地说,急得都冒汗珠子了。二柱手一甩,不让丫头往下说:“要走你走,我们不走。”这时,一直没吭声的姥爷开口说:“丫头哥说得对,咱是该走。”显然,没人料到一向顺从的姥爷会说出这样的话,大伙顿时一愣。二柱突然发起牛脾气:“走什么走?傻蛋才走!”三牛也嘟囔道:“就是嘛,烤着火又不冷,等雪小了再走嘛。”二柱又大吼起来:“你让他俩走!”

  话说到这份上,谁也不能再说啥了,就僵着。丫头终于一跺脚,扭头看看姥爷,拧身钻出洞去。姥爷看一眼外面的天,又看一眼二柱他们,说声“那我和丫头哥先走了”,毫不迟疑地闯进呼啸的风雪里。

  姥爷在将要出洞的那一瞬间,耳朵边好像听到了他爹常说的那句话:人哪,凡事自己得看准了,才不会吃亏

  掌灯时分,两人才跌跌撞撞回到村,都冻得腿打不得弯,话说不出来。

  那夜,大风呼呼地一直没歇过,大雪一直刷刷地没停过,老天冷得出奇。第二天晌午风雪小了点,村里的人趟着没大腿的深雪,随着姥爷和丫头到山里找人。山里的树上都压着厚厚的雪,小树都压趴了压没了,山崖上挂着粗粗的冰柱,有的大石头都冻裂了,脚一蹬就碎。好不容易摸到那山洞前,洞口却给雪堵住了,扒开后只见洞里四壁上也全是冰霜,柴早烧光了,三个人抱在一起,冻成了冰人……

  十六岁以后的姥爷,又爬过了无数沟沟坎坎,在东北的山村里一直活到了八十八岁。(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文中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描写恶劣的风雪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是五人出行去看戏,但没有单独写第五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材料: 材料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分配原则。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和财富的分配,有利于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尤其在1991年以后的十年(1992- 2001年)中,CDP总值翻了一番半(增长152%), CDP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7%,同期人均C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8%。2004年我国GDP达到 13.65万亿元,人均CDP突破万元。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m6年逼近0.47。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 材料3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到了不容易忽视的程度,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而缓解社会收入差距过大,首当其冲是要解决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应当适当加大力度扶持和救助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中贫困人口。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有着长期、复杂的历史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决非一蹴而就。 材料4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后六中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结合材料,说明缩小收入差距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大现实意义 (3)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