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6分)(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中的    所示;小明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C,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                                              

(2)在“测定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且

B.在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87.2" g.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的食用油的质量m2(图乙).

D.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E.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图甲).

①请将步骤A中所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请将以上实验步骤中的必要步骤选出,并按操作顺序的先后正确排序:           (只填写字母);

③根据上述实验内容及图12甲、乙中的实验测量数据,可知食用油的密度ρ=

      g/cm3

答案

(1)甲     98      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① 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上  ② ADBEC  ③ 0.8

(1)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所以是沸腾前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使用天平时要把天平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先测空瓶子的质量,再测瓶子和水的总质量.瓶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瓶子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根据公式ρ= m/v求出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要测食用油的密度还需测出瓶子和油的总质量,总质量减去空瓶子的质量就是食用油的质量,根据公式ρ= m/v可求食用油的密度.食用油的密度为ρ="(87.2g-63.2g)/30" cm3=0.8g/cm3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密度测量和水的沸腾的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基本能力的检验,属于基础题目.

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