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问题。(19分)
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注: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
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
(1)据图,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4分)
(2)据图,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
技术密集型企业(%) | 资本密集型企业(%) | 资源密集型企业(%) | |
0~16km | 70 | 50 | 38 |
16~48km |
(3)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6分)
(4)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4分)
(1)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任答两点即可)
(2)
技术密集型企业(%) | 资本密集型企业(%) | 资源密集型企业(%) | |
0~16km | |||
16~48km | 26 | 40 | 50 |
可见,在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较多,资本密集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在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别较少,资本密集型企业较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多,资源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3)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4)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合理性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使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过分集中的格局,置换出的空间可建设商业区和居住区,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1)根据图: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可知,N市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
(2)读图: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数据,可知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分别为26%,40%,50%。可见,在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较多,资本密集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在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别较少,资本密集型企业较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多,资源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3)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布相对较多,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资源密集型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根据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可知,N市制造业在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过分集中的格局,置换出的空间可建设商业区和居住区,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变化特点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