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0分)下面是某同学测石块的密度这一实验,请你与他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3)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                                        。

答案

(1)右(2)24、10、2.4(3)粗绳浸入水中导致石块的体积测量值偏大

:(1)根据图示,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即m=20g+4g=24g;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凹面底部平行,量筒水的体积V1=50cm3,小石块的体V2=60cm3,v=V2-V1=60cm3-50cm3=10cm3;根据密度公式ρ=

(3)V2=60cm3中的体积是水、石块及粗绳的总体积,V2-V1应为石块及粗绳的体积,即

粗绳浸入水中导致石块的体积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1)右(2)24、10、2.4(3)粗绳浸入水中导致石块的体积测量值偏大

材料题

材料一  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吏治腐败的局面,改变因循敷衍、没有实效的官场恶习,明朝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还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 ——《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张居正》

回答:

(1)据材料概括“考成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分析“考成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