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近代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由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发起的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此中国近代化探索大规模实践开始于洋务运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马说》,完成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2.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以千里也  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等同,相等。

D.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子。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翻译。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