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神秘莫测的植物世界
       ①在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里,有许多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
性变之谜

       ②在美国缅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名为印度天南星的植物。它四季常绿,在长达
15至20年的生长期里,总是不断改变自己的性别:从雌性变为雄性,又从雄性变为雌性。
       ③研究表明,印度天南星的种子比较大,其形成种子所要消耗的能量比一般植物多。如果年年结果,就会因为能量消耗和营养不良而死去。所以只有长得壮实肥大的植株才能变成雌性,开花结果。结果后,植株瘦弱了,就转变为雄性,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能量和营养。经过一年“休养”待身体恢复之后,又变成雌性,重又开花结果。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印度天南星的性变是植物节省能量、维持生命的策略。有趣的是,这种植物不仅依靠性变来繁殖后代,还能利用性变来应付不良环境。科学家们发现,当动物吃掉印度天南星的种子,或植株被大树长期遮挡住光线时,天南星也会变成雄性。直到这种不良环境消失后,它们才又变成雌性,繁殖后代。    

 
        ④一些植物在遭受虫兽侵害之后,就能产生出自卫的化学武器。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1981年,在美国东北部的1000万英亩橡树林里,由于舞毒蛾的大量繁衍,橡树叶子被啃得精光。可奇怪的是,第二年,那里的舞毒蛾突然销声匿迹,橡树叶子重又恢复了盎然生机。
       ⑤通过分析橡树叶子化学成分的变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遭受舞毒蛾咬噬之前,橡树叶子所含有单宁物质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在咬噬后,此类物质的含量却迅速提高。吃了含有大量单宁的树叶后,害虫会浑身不舒服,行动也变得呆滞迟缓。这是单宁和害虫胃里蛋白质结合的结果。于是,害虫不是病死就是被鸟类吃掉。
       ⑥橡树依靠奇妙的“自卫战“战胜舞毒蛾的趣闻,也使人们想起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原始森林里的“自卫战”。当时,大量野兔威胁着森林植被,使大片森林濒于毁灭。正当人们为野兔而犯愁时,它们却突然集体生病,最后在森林中消失了。科学家们经过分析后才知道,那些被野兔吃过的树木叶芽中,含有一种叫萜烯的化学物质,野兔吃了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⑦令人费解的是,植物也有知觉吗?不然,它们在遭受虫兽侵害后,怎么会立即产生自卫的化学武器呢?(选自《知识文库》)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这个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前面的小标题,请在第③段与第④段之间的方框里,为后文内容加一个小标题。
     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限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第⑦段后缺一个结尾。请就你的理解,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限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自然神秘莫测,类似于文中“性变”和“自卫”之类的自然现象很多。请你举一例。(限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世界 神秘莫测

2、举例子 真实、生动地说明橡树的“自卫”。(意合即可)

3、自卫之谜(符合题意即可)

4、拟人手法 能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意合即可)

5、这些未解之谜还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符合题意即可)

6、符合题意即可。(如:蚂蚁抱成团,形成圆球,滚动着逃出火海;斑羚飞渡)

阅读理解与欣赏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送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临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光下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作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活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1.第⑤段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为什么 “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一至三段对伴地莲的描写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

                                                                                                                                               

4.下列句子的文字生动,富有表现力,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②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

                                                                                                                                                          

                                                                                                                                                            

5、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F.本文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花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