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6分)

材料一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

材料二 这些军用工业,都是由官僚所创办,由官僚来经营的,所有机器和技师,完全仰给于外国,又不注意养成本国的技术人才。加以那些担负经营责任的官僚,丝毫不懂得军用工业的精神,而认为是一种美差肥缺,只知道尽量搜刮以饱私囊。因此,虽有此种军用工业,而对军事仍无什么补益。

——施复亮的《中国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工务之缓急为衡;价有等差,较技艺之优劣为准......这显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性质上与军事工业相比则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仅大量雇佣工人而且以私人投资为主,所生产的产品计价出售,有明确的利润目的,进行的是商品生产。

一——《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否达到目的,举例说明。(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2分)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分)

(2)没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

(3)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背景。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此时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在江南地区占领了清朝半壁江山并与清政府对峙。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和结果。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它并没有使清政府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3)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判断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