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1)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和形成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和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3)为什么材料三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了《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作;②数学: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③天文学: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解放了人们思想; ③前人科学成就和经验的借鉴;④科学家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瓦特改良研制成“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和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了机器的使用和工厂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成为时代的象征,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产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带动机器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1分)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 * * 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 * * 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 * * ,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 * * 尽止, * * 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 * * 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 * * 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 * * 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 * * 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节选自《韩非子·六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军旅之难犯:侵犯

B.明主之法,也揆:准则

C.又一国劝:劝勉

D.故人之也易:轻视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相忍饥寒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B.是故欲治甚吾妻之美我

C.欲治者疑于重刑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治者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B.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4分)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4分)

(3)所谓轻刑者, * * 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 * * 不止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