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御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边划线的字。
(1)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御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划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节拍。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请以选文中的句子为例,说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材料,请默写出两句
《孟子》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本选文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弃 (2)通“叛”
2.(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
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节奏感强,非常有气势,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
败的结局,使“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很强的说服力。
(2)“御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用三个否定排比句,顺理成章
的推导出结论,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节奏感强,非常有气势。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