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海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李克强副 * * 在“十八大”中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利弊进行评价。(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兴起有哪些共同的因素?(8分)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8分)

答案

(1)利:(6分)a缩短山东半岛南部沿岸船只出入渤海航程,降低运费;b使运河沿线城市从内陆区变成滨海区,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及沿河城市的经济发展;c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加快渤海的净化速度,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

弊:(6分)a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b使污染范围扩大,影响黄海生态环境;c山东半岛由半岛变岛屿,受到海水影响更为显著,且该地区蒸降比大,易造成地下水上升,土地更大范围盐碱化;d冬季运河结冰,航运价值低(任答3点)

(2)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有利于城市的发展。(8分,任答4点)

(3)郑州: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为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优惠的政策。(6分)

青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2分)

题目分析:

(1)从经济角度分析,利主要表现:缩短山东半岛南部沿岸船只出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航程,降低运费;运河沿线城市从内陆区变成滨海区,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及沿河城市的经济发展。弊主要表现: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

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利主要表现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加快渤海的净化速度,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弊主要表现:使污染范围扩大,影响黄海生态环境;山东半岛由半岛变岛屿,受到海水影响更为显著,且该地区蒸降比大,易造成地下水上升,土地更大范围盐碱化。

(2)联系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地形分析,两地都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从气候分析,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们的生产生活;从水源分析,水资源较充足,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从交通条件分析,两地铁路和公路线路较多,交通便利;从劳动力条件分析,两地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从政策分析,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利于城市发展。

(3)对比两城市对该企业的影响因素,从中分析郑州的优势条件,郑州比青岛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郑州为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优惠政策的支持,利于企业发展。而青岛产业的转出,使更多的生产要素转移到新产业发展上,利于青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问答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