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一)假设2009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均为0,假设2009年和2010年利润表上利润总额均为3000万元,2009年和2010年发生以下事项:
(1)2009年1月1日以2045.08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国债。该国债票面金额为2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年实际利率为3.2%,到期日为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根据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2009年年末甲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包括成本640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160万元,2010年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900万元,包括成本1000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
(3)2009年年末甲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500万元,包括成本580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80万元,2010年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560万元,包括成本500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60万元;
(4)2009年年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2009年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900万元,当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2010年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800万元,销售结转跌价准备80万元,2010年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40万元;
(5)2009年1月1日将一项账面价值为4500万元的原自用房产转为经营性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当日公允价值为47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48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该项公允价值变动。2010年12月租赁期满时甲公司以5400万元价款将其出售。该房产原每年折旧500万元,其原值、原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均与税法一致。
(6)根据税法规定,上述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2011年9月1日甲公司发行市值为14500万元股票作为合并成本购入W公司原股东持有的W公司100%的净资产进行吸收合并,当日W公司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4000万元,其差额为一项土地使用权所导致,原合并各方无关联关系。由于被合并方股东选择特殊税务处理规定,根据税法规定甲公司需以账面价值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W公司账面可抵扣亏损600万元,在购买日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2012年6月30日依据最新资料,甲公司购买日的可抵扣亏损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
假定: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要求:
计算2009年、2010年利润表中的“综合收益总额”。
参考答案:2009年综合收益总额=3000-733.64+30/25%×75%=3000-733.64+90=2356.36(万元);
2010年综合收益总额=3000-733.76-15/25%×75%=3000-733.76-45=2221.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