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明治政府建立后,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1)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个人趣向。(1分)教学内容: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1分)
(2)学习西方教育制度;(1分)初等教育侧重效忠国家观念的教育,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侧重专业人才培养。(1分)
(3)教育改革为经济、政治服务,受制于经济、政治;教育的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基础;振兴国家需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每点1分,共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题目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解答本题一定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这就告诉我们这一题只能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一第一句话“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很明显告诉我们中国近代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个人趣向;同样:材料一中“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近代中国教育教学内容是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这一题与第(1)题一样,要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告诉我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是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初等教育侧重效忠国家观念的教育,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侧重专业人才培养。
(3)本题主要考查研究中日两国近代教育之后的启示。解答这一问题,要深入研究两则材料,才能准确回答。从以上两则材料看,中日两国近代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有:教育改革为经济、政治服务,受制于经济、政治;教育的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基础;振兴国家需借鉴人类优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