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用燃烧分析法测定某有机物中碳和氢等元素的含量,随后又对其进行了性质探究.将已称量的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样品全部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别测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气体流向连接实验装置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g(用仪器接口编号填写).
(2)B装置中制O2时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实验中,开始对C装置加热之前,要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______;停止加热后,也要再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______.
(3)已知取2.3g的样品X进行上述实验,经测定A装置增重2.7g,D装置增重4.4g.试推算出X物质的实验式______.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实验测得:2.3g的X与过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560mL H2(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且已知X分子只含一个官能团.查阅资料后,学生们又进行了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一:X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氧化最终生成有机物Y.
实验二:X与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有机物Z.
则①写出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除去Z中混有的Y所需的试剂和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
(5)若已知室温下2.3g液态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可放出68.35kJ的热量,写出X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1)实验的原理,先产生氧气,经干燥后,通入发生装置,然后通过A装置测定水,D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所以气体流向连接实验装置顺序为:c→a→b→d→e→a→b→g;
故答案为:c;a;b;e;a;b;
(2)B装置制取O2是固态药品和液体反应,所用的药品是H2O2和MnO2或Na2O2和H2O;实验前必须排除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防引起误差,所以开始对C装置加热之前,要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停止加热后,装置中会残留一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确保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彻底排出,应再通一段时间的氧气;
故答案为:H2O2和MnO2或Na2O2和H2O;排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彻底排出,并完全吸收;
(3)浓硫酸增重2.7g即燃烧生成的水为2.7g,则水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0.3g;碱石灰增重4.4g,即燃烧生成的CO2水4.4g,则C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2g,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1.2g+0.3g=1.5g,小于有机物的质量2.3g,说明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而且其质量为2.3g-1.5g=0.8g,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1,所以X物质的实验式为C2H6O;
故答案为:C2H6O;
(4)X的实验式C2H6O中碳原子已经饱和,所以分子式为C2H6O,以及2.3g即0,1mol的X与过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560mL即0.25molH2,且已知X分子只含一个官能团,说明X是乙醇,乙醇氧化得到乙酸,
①乙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和水,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②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来除杂、分离,所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所需的试剂是饱和Na2CO3溶液,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所用仪器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分液漏斗;
(5)2.3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可放出68.35kJ的热量,1mol乙醇完全反应放热68.35kJ×2.3g 46g/mol
=1367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mol 0.05mol
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