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    )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保持直立状态

③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④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答案:D

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在水中后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综合题

(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 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 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