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1)据材料一,指出孟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从文化的角度说明其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7—19世纪德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变化。(2分)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1)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育并重。(2分)
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或教育正在摆脱宗教束缚)。(2分)
(2)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
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2分)
(3)趋向: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具有文化水平的选民。(4分)
(4)看法: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取决于当时的社会需求;不同的历史
时期知识的重要程度不一样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1点得满分2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理念依据材料一中“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的信息,可归纳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育并重;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4—16世纪”,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如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可归纳出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的信息概括出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3)依据材料三中“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的信息,结合材料三的时代背景,从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的角度来归纳人才需求的趋向,如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具有文化水平的选民。
(4)紧扣材料信息,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教育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还可从教育与国家、民族强盛的关系来谈看法。如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