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①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②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        (深奥/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③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④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        (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孤独》。

诚恳        (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        (驱逐/放逐)。

(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

小题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zhuó)伤

B.(nuò)大

C.(chuàng)然

D.(chōng)憬小题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小题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奥诀别淡然驱逐

B.深沉告别坦然 放逐

C.深沉 诀别坦然驱逐

D.深奥告别淡然放逐小题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心惊胆战

B.平心静气

C.百般无奈

D.前倨后恭小题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

B.杜甫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政治动乱,比如《卖炭翁》。

C.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者是马尔克斯。小题6: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比起悲剧,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B.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与原诗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同。

C.作者认为废墟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以史为鉴,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中国人不能直面废墟、想努力遮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B

小题6:C

小题1:

题目分析:偌:ruò。这是一个形声字,可以据声旁“若”来定音,本字只有一个读音,考生要记住。

小题2:

题目分析:①善长——擅长。“善”有“善于”之义。③船辑——船楫,从上下文来看应指船桨,所以是“楫”。④殒落——陨落,“殒”为“殒命”,与“歹”有关。

小题3:

题目分析:①“深奥”的意思是深遂、难懂。而本处指话题的沉重,所以应为“深沉”。②“诀别”指生离死别,由语境可知,应为“诀别”。③“坦然”针对的心态,“淡然”针对的是心情。此处应指心态。④“放逐”有“流放”之意,放在此处明显不适。

小题4:

题目分析:前倨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二者显然不同。

小题5:

题目分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的诗歌。

小题6:

题目分析:C项中“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文中无据。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