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阅读以下史料,然后解答问题。

史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汉

史料二:“匈奴……数为寇暴于边都……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修障塞,饰烽燧火,屯戍*(兵)以备之。”——汉、桓宽

史料三:“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孙中山先生

问题:

(1)根据史料一中,秦修筑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中,汉朝修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史料一及史料二,秦汉时期如何发挥长城的防卫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如何盛赞长城的功用?你同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评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劳役百姓,结果导至秦朝早亡。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北方的戎狄。

(2)匈奴。

(3)在地劫险要的地方筑长城,建烽火台,驻兵防守。筑长城好比大禹治水,解除威胁。

(4)同意,长城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保障农业经济发展。

(5)同意;因为征用三十多万人。不同意;筑长城是保卫中国本土,秦亡有其它原因,并非祇因修筑长城。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13分)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模式也多种多样,各俱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1871—1873年1891—1893年
茶叶1022159公担1055064公担
蚕丝37529公担59946公担
大豆57506公担760522公担
棉丝8486公担290417公担
一一摘自陈旭簏《近代中旧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一一摘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Wu hou注:心情焦灼不安)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一一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6分)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l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一一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2)根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2分)

材料五: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3)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4)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1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1分)美、中两国对各白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