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A路桥公司承担一座8×30m的C4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的施工。桥位地质为较密实的土层且无地下水,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工期较紧,A公司经业主和监理同意,将挖孔桩施工分包给某基础工程施工公司(B公司),双方签订了分包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双方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B公司在桩基开挖工程中发现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不符,B公司直接向监理单位提交了变更申请,要求加深桩基。A公司利用桥台附近的一块空地布设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房以及T梁预制场,采用后张法进行T梁预制。在预制施工中,A公司制订了严格的施工技术方案,现对部分施工要点摘录如下:(1)台座上铺钢板底模,预制台座均按规定设置反拱。(2)T梁的振捣以紧固安装在侧模上的附着式振动器为主,插入式振动器为辅。(3)混凝土浇筑时,先浇肋板再浇翼缘。(4)张拉时,按设计提供的应力控制千斤顶张拉油压,按理论伸长量进行校核,张拉到设计应力相应油表刻度时立即锚固。(5)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数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否则要更换钢筋或采取补救措施。(6)压浆使用压浆泵从梁最高点开始。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A公司在T梁预制场施工中投入了测量工、试验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电工、起吊工、张拉工等技术工种。

1.分包工程在开工前A公司应该怎样履行哪些开工申请手续?

2.逐条判断T梁预制施工组织要求的正确性,并改正错误之处。

3.B公司处理桩基变更的方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改正错误之处。

4.补充T梁预制施工中还需要的技术工种。

答案

参考答案:

1.分包工程在开工前承包人必须填报开工报审表,并附有监理人审批并取得发包人同意的书面文件,由监理人审查其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确定是否批复其开工申请。

2.第1条正确;第2条正确;第3条正确;第4条错误,应按实际伸长量校核,张拉到设计应力相应油表刻度时,应稳压一段时间后再锚固。第5条正确。第6条错误,压浆使用压浆泵从梁最低点开始。

3.不正确,B公司作为分包人,不能直接向监理单位提出分包工程的变更要求,分包人应该报告承包人,由承包人向监理单位提出变更要求。

4.还需钢筋工、电焊工。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公路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的理解。交通运输部组织制定的《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中,关于分包工程的管理有如下规定:(1)严格履行开工申请手续分包工程在开工前承包人必须填报开工报审表,并附有监理人审批并取得发包人同意的书面文件,由监理人审查其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确定是否批复其开工申请。(2)将分包工程列入工地会议议程每次工地会议,将分包工程作为一个议题进行研究,承包人必须详细介绍分包工程实施的情况,就分包工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分包人参加工地会议。(3)检查核实分包人实施分包工程的主要人员与施工设备在分包工程实施中,监理人应检查核实分包人实施分包工程的主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主要施工设备是否与资格审查时所报的情况相符;如发现分包人的人员、施工设备、技术力量难以达到工程要求时,应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处理。(4)对分包工程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监理人应对分包工程实施现场监管,及时发现分包工程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问题,由承包人采取措施处理。

2.本题考查考生对后张法施工技术的掌握情况。值得注意的两点是:(1)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控制,同时以伸长值作为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数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否则要更换钢筋或采取补救措施。(2)压浆使用压浆泵从梁最低点开始,在梁两端压浆孔各压浆一次,直至规定稠度的水泥浆充满整个孔道为止。

3.本题考查考生对公路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的理解。(1)分包工程的变更管理承包人接到监理人依据合同发布的涉及发包工程的变更指令后,以书面确认方式通知分包人执行。承包人也有权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通过监理人向发包人提出有关变更建议。监理人一般不能直接向分包人下达变更指令,必须通过承包人。分包人不能直接向监理人提出分包工程的变更要求,也必须由承包人提出。(2)分包工程的索赔管理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当分包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无论事件起因于发包人或监理人,还是承包人的责任,他都只能向承包人提出索赔要求。如果是因发包人或监理人的原因或责任造成了分包人的合法利益的损害,承包人应及时按施工合同规定的索赔程序,以承包人的名义就该事件向监理人提交索赔报告。对于由承包人的原因或责任引起分包人提出索赔,这类索赔产生于承包人与分包人之间,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监理人不参与该索赔的处理。

4.本题考查考生对梁厂技术工种人员管理的掌握程度。考生首先要熟悉梁厂的工作内容和工序安排。背景中提到了"测量工、试验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电工、起吊工、张拉工",考虑到T梁的钢筋骨架的绑扎、焊接作业,必须补充钢筋工和电焊工。

问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_______________

林道之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②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它们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③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于是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它们的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地球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④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而进行了回击,主要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自己的族群。它们粗重的呼吸以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⑤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它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二氧化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⑥大约一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⑦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应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1.如果给选文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不能概括文意的一项是[ ]

A.生命对气候的影响

B.动植物对气候的调节

C.生命与气候

D.动物与植物

2.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而为了把事理阐释明白,必须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两种方法,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划线的词语“也许”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对此请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