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明神宗实录》
材料2:(清前朝)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3: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4:
材料5:
(1)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后期经济领域有什么新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3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为什么说“黄金时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4和所学知识,说明1957年中国工业结构发生 了什 么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5及所学知识,概括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迅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影响:出现一 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等;出现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出现“经世致用”的思想。
(2)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3)变化: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或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