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②媵人持沃灌 (      )

     ③白玉之环 (    )

     ④主人日再 (          )

     ⑤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作者拜师求学的艰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短文《负笈从师》,结合《送东阳马生序》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以照明。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短文中任末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求学经历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末求学比宋濂还要艰辛,试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中的有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担心,忧虑;②热水;③挂在腰间;④提供伙食;⑤终于

2.(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从“叩问(请教)难、旅途(行路)难、生活难”三方面归纳  

4.只要有崇高的追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

5.(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2)无笔墨,无灯火,无纸张。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5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毛 * * 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静气”?(2分)

小题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