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 * *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激。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 * * ,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摘自《燕昭王招贤》)

     【注释】①不足以报:国力不足,不能报(仇)。②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③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④致:招致,引来。⑤趋:奔赴。⑥乐佚轻战:心情舒畅愿意效命。⑦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当奖率三军(全军的统称)    

      B、孤之(愿望)也

      C、至于斟酌损(革除)      

      D、以(表明、显扬)其咎

2、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     愿陛下托臣以讨绒兴复之          

      B、燕国富  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C、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军  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D、告先帝之灵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甲文多以陈情叙事,寓情于叙,句句忠言,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乙文多以对话引出燕昭王该如何招纳贤才,以叙为主,言简意赅。

      B、 从甲文看,选文是在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从乙文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他善于招纳贤士,能与百姓同甘共苦。

      C、甲文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一事件指的是诸葛亮率军平定川西各郡叛乱;乙文中燕昭王重贤是从身边大臣郭隗、乐毅两人开始的,正因为大王重用这些人才,最终战争才反败为胜。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亲贤重才的问题,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的贤才有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燕昭王重用的人才有郭隗、乐毅、邹衍、剧辛等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1)希望您把讨伐 * * 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9题。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选文(1)在写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

①(   );②(   );③(   );④(   )。

2.众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拿出鸡蛋酒米等,这与从前他们对范进的态度截然相反,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2)“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孔乙己是怎样的人?“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这句中“所有”“都”语意是否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2)中,除了“笑”“哄笑”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也刻画了众人以逗孔乙己为乐的心态。

6.“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反映了孔乙己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段选文在描写世态人情上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范进与孔乙己,一个中举而疯,一个潦倒而死,他俩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怎样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范进中举》给出上联:“官迷心窍范进疯魔真堪笑”。请选择你熟悉的人物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