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3)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疑质理                               

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从师也         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C.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应 (《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不知          佣者笑应曰 (《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4.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1.(1)走——跑    

(2)卒——最终、终于      

  (3)俟——等待        

(4)援——提出

2.B

3.(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4.C

选择题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 * * 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 * * 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 * * 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4,6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 * * 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 * *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对中 * * 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 * * 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

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