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某校高三(1)班同学组织了以“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回眸“十一五”】
【决策“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展望新蓝图】
(1)结合资料链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问题讨论”中的观点。
(2)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征求和尊重民意的必要性。
(3)请你进入“直通 * * ·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结合上述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民富”建言献策。
(1)观点一: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2分)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分)
观点二:优秀文化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因此,文化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1分)
(2)①中 * *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1分)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1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1分)我国公民有权利、有机会直接参与民主决策。(1分)(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和尊重民意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体现;(2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分)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就业不断增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分。学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分。学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