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09年1—6月份,我国居民户存款余额的同比增幅在29.66%左右。不仅大幅超过了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支出的增速。经济学家把中国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按照这一词语的应有之义,老虎应该回归山林。从扩大内需的层面思考,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将“老虎回归山林”的是(  )

①下调存款利率    ②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居民存款的最高限额

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④实施改革开放,鼓励有能力的个人或企业到海外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答案:C

单项选择题

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汉语也不例外。比如在汉语中,“生意”一词就至少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生机”、“生命的活力”,如雪中红梅、[ ],都可以说是生意盎然的象征。另一种是指“买卖”,亦即“商业经营”,如沿街叫卖、炒股放债、长途贩运,也都叫做“生意”。这两种“生意”其“能指”相同,但“能指”下边蕴涵着的“所指”却迥然有异。
文人们历来看重的显然是前一种“生意”。明代学者张岱说,弹琴拨阮,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赋诗,凡诸百项,皆借此一口“生鲜之气”,得此生意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意者,终成渣秽。清代学者王夫之也认为,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生意,便自有灵通之句。由此看来,要使生活之树常青,生命之藤常绿,就缺少不了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体外的生意。
商人看重的则是后一种“生意”,即以物生物。做生意就像饲养母鸡一样,抛出的是麸糠,获得的是鸡蛋甚至金蛋。对于人类现实存在着的社会生活而言,这两种“生意”,自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从目前的行情看,后一种“生意”正酿成热门,甚至连“文人下海”也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这就不免令人有些担心,因为随着“文学艺术商品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两种生意就可能渐渐地只剩下一种生意了。从字源学考证,“意”者,“心音”也。生意,生意,生到最后,如果只能生出一堆硬邦邦的金币和实打实的物质来,那么生意还能成其为生意吗

文章第一段中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指的意思是( )。

A.词的表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B.词的外在的意思和内在的意思

C.表面内容和实际内容

D.词的书写形式和实质意义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