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桃花源记 (片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1、翻译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试概括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

     (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

     (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4、世外桃源,现在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地方。

改错题

(6分)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材料三 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哪一运动践行了魏源的这一核心思想?(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1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2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多项选择题